经济名词——绝对稀缺
来源: | 作者:pmo38f1ec | 发布时间: 2018-05-03 | 73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绝对稀缺(Absolute scarcity)

个人认为,绝对稀缺立足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或者说需求速度远大于供给速度,这样造成人们在消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形成补充,也较难以寻找其他可替代的物品,改善绝对稀缺只能从人自身着手,或者提高利用率,或者降低依赖程度。

绝对稀缺是指资源的绝对数量是确定,一旦用去将无法重新加以利用,如矿产资源等等。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这里的总需求包括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
绝对稀缺是资源本身的存在状况,是对资源有限存在的一种反映。当我们说绝对稀缺时,指的只是资源本身的存在,它与人类的欲望、欲望的满足与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是在不考虑人与资源的关系,不考虑某一特定的资源在相对于人类欲望满足所表现出来的关系,仅仅考察资源本身的存在状况时说它具有绝对稀缺性的。

起源:
资源绝对稀缺论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与自然资源的非指数平稳增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人口数量或迟或早将超过自然资源所承受的水平。这种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报酬递减,其结果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将很快被人类所占据、所利用。

解决:
绝对稀缺与整个社会现有资源的利用、生产能力的发挥、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乃至整个经济的运行机制有关,可以用人均产出水平等指标来衡量。
解决绝对稀缺问题,关键在于改善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物质文明程度,这种思路可能会由于人类的缺乏远见而带来社会资源的过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