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名词——预算约束
来源: | 作者:pmo38f1ec | 发布时间: 2018-03-17 | 362 次浏览 | 分享到:
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个人认为,预算约束即是基于经济体自身现状以及未来可能性而评估的发展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一方面是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危机,风险源于可以解决但将来一段时间有几率转化成危机的,而危机则是不可抗的。

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
假设我们可以知道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和消费者要花费的货币总数m,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可以写为:
p1*1 + p2*2 ≤ m
这里的p1*1是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上的货币数,p2*2是消费者花费在商品2上的货币数。消费者的预算约束要求花费在这两种商品上的货币数量不超过消费者能花费的总数。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是费用不超过m的那些商品。

分类:
1、软预算约束
软预算约束就是指当一个经济组织遇到财务上的困境时,借助外部组织的求助得以继续生存这样一种经济现象,软预算约束对应的是硬预算约束。所谓硬预算约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即经济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自身拥有的资源约束为限。
软预算约束的形成至少有两个主体:即预算约束体和支持体。预算约束体是指那些在以自有资源为限的前提下,如果收不抵支,产生赤字,在没有外部救助的情况下不能继续存在的组织。支持体通常是受政府控制的,可以直接转移资源来救助陷入困境的预算约束体的组织。在我国国有银行的支持体通常为政府财政和中央银行,国有企业的支持体通常为政府财政和国有商业银行。
软预算约束是指政府预算无法对政府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软预算约束是造成政府支出膨胀的制度性缺陷。预算是约束政府的强有力的手段。它既规定了政府服务的內容,也规定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而软预算约束限制了这一作用的发挥。
政府行为失去控制,即各行政部门不再按政府预算的既定目标来行事;
财政支出膨胀,即年度支出计划不再对政府的实际支出具有约束力;
预算失控使原来的收支平衡计划被打破,预算失去了严肃性,严重时会形成大量的财政赤字。
2、硬预算约束
硬预算约束是相对于“软预算约束”而言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即经济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自身拥有的资源约束为限。也就是说,硬预算约束下的企业自负盈亏,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需要破产。
硬预算约束是在所有经济当事人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财务约束是硬的。一个相对‘硬’的企业预算约束应该包括下列条件:
1)企业不能影响投入品和销售品价格的变化,而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2)税收是严格的,纳税是无条件的。
3)贷款条件是严格的,没有无偿拨款和补贴。
由此可看出,硬预算约束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靠降低成本和增加销售量,即企业的盈利多寡,最充分、最直截了当地反映了它的经营状况。因而利润率通常成为所有者考核和监督经理人员绩效的充分信息指针。能够获得可靠的关于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条件。反过来看,这种关于企业经营充分信息存在,才能保证企业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引申:
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